国产精品盗摄一区二区在线-国产精品盗摄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国产精品对白刺激音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对白交换-国产精品对白交换绿帽视频

北京聯食認證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聯食認證服務有限公司

技術園地Technology garden

上海市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關于印發《2025年崇明區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及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基地標準化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滬崇農發〔2025〕32號)

時間:2025-04-17

各鄉鎮人民政府、農發集團:

根據市農業農村委《上海市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創建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滬農委〔2021〕56號)文件精神,按照《上海市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農產品綠色發展(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綠色食品認證率)的年度考核要求,結合2023年、2024年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標準化建設推進情況,特制定《2025年崇明區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及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基地標準化建設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落實建設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員會

2025年4月11日

2025年崇明區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及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基地標準化建設工作方案

根據市農業農村委《上海市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創建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滬農委〔2021〕56號)文件精神,按照《上海市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上海市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實施方案》,結合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為落實農產品綠色發展(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綠色食品認證率)考核指標,促進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達標合格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我委擬開展2025年農業綠色生產基地標準化建設工作,重點鼓勵優質農業生產主體積極按照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農業生產循環利用等農業綠色生產要求,加快促進生態循環農業融合發展,全面鞏固崇明農業綠色發展成果。

一、工作目標

聚焦崇明農業綠色融合發展,引導培育一批綠色生產管理水平好、具備標準化帶動能力的優質綠色農業生產主體,加快促進農業綠色生產方式轉變,應用農業全產業鏈綠色種養循環技術,輻射帶動周邊農業生產主體,不斷提高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全面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圓滿完成農業綠色生產的建設目標。

二、實施對象

1.農產品綠色生產標準化建設基地:在區管土地內,已完成上海市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任務的區屬農業生產主體,且本輪建設周期內未享受過相應獎補資金,經標準化建設后在農業綠色生產方面具有帶動作用的農業主體。

2.綠色食品認證(有機產品)標準化建設基地:在區管土地內,已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證書或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獲得證書當年度存續有效,且本輪建設周期內未享受過相應獎補資金,經標準化建設后在農業綠色生產方面具有帶動作用的農業主體。

3.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在本區行政區域內收購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稻秸稈并在本區實施離田利用、通過區級離田資質評估的農業主體。結合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為鼓勵農業生態循環技術應用推廣,重點聚焦崇明各農業產業集團間的協同發展,形成農業可持續綠色發展模式,筑牢農業綠色產業基礎,培育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社會服務主體。

4.實施對象的其他要求:實施對象須符合區農業農村委、區財政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崇明區加快發展都市現代綠色農業政策意見的通知》(滬崇農規〔2022〕3號)的相應條款,且無“不予補貼情形”的政策要求。

三、建設要求

按照《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上海市綠色食品跟蹤檢查實施辦法》《綠色食品現場檢查工作規范》《上海市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管理評價表》等管理要求,結合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對納入上海市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任務、取得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農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建設的區內農業生產主體,在落實市對區考核任務的基礎上,由所在鄉鎮(農發集團)提交擬扶持開展標準化建設基地(主體)名單,組織開展標準化建設,落實長效管理措施。區農業農村委組織開展日常檢查、區級驗收及專家評估等管理工作,確保標準化建設農業主體的綠色生產水平持續提升,形成區域性輻射帶動能力。

四、建設目標

1.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標準化建設。為圓滿完成崇明區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任務(2021-2025年)及“回頭看”檢查管理要求,在已建設的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中,由各鄉鎮(農發集團)按照《上海市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管理評價表》等考核要求,結合建設主體農業特色,擇優推薦農業主體作為擬實施標準化建設基地(不包括2023年、2024年已通過標準化建設評估,且已享受相應獎補的基地)。

2.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基地標準化建設。為持續提升崇明區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質量及證后監管水平,支持崇明農業重點產業發展,鼓勵以龍頭企業為主的優質綠色食品認證企業持續提升綠色生產水平,落實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管理措施,樹立可示范、可推廣的高標準綠色生產模式,助力崇明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由各鄉鎮(農發集團)按照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要求,結合本區域農業產業特點,擇優推薦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企業作為擬實施標準化建設基地。

3.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培育。結合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為推動農作物秸稈產業化利用應用試驗示范,鼓勵崇明各農業產業集團間協同發展,持續開展農業生態循環技術應用推廣,由各鄉鎮(農發集團)結合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方向,擇優推薦區域性秸稈綜合利用社會化服務主體作為擬實施標準化建設培育對象,打造以整鄉鎮水稻規模化種植主體為重點的分區域秸稈利用試點模式,夯實全區農業綠色生產基礎。

五、獎補安排

農業綠色生產標準化基地(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綠色食品或有機產品認證)、農業綠色生產循環利用標準化基地等獎補總資金不超過250萬元。

1.農業綠色生產標準化基地

通過考核評估的農產品綠色生產標準化建設基地(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食品認證或有機產品認證),根據考核評估結果排名,明確優秀、良好、達標、不合格等四檔等第,對考核達標以上的示范基地給予以下獎補:

優秀:綠色食品或有機產品認證基地5家,獎補10萬元/家;

良好:綠色食品或有機產品認證基地8家,獎補6萬元/家;

達標: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7家,獎補4萬元/家。

2.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

結合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在落實市級、區級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培育區域性秸稈綜合利用社會化服務主體,通過服務鄉鎮(農發集團)規模化水稻生產主體,開展分區域秸稈收集、儲運、加工、利用等全產業鏈開發,試點鄉鎮(農發集團)秸稈實現分年度有機肥(質)科學還田,在不與秸稈綜合利用補貼環節重復享受的基礎上,對落實改良面積超過1萬畝的標準化服務主體,按當年度實際完成有機肥(質)改良面積獎補100元/畝。

六、建設管理流程

1.制定建設計劃

結合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任務及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考核要求,鄉鎮(農發集團)在本區域內已建成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已獲得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基地、擬培育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中,結合崇明綠色農業發展導向,基地綠色生產意識及生產水平,分類擇優篩選擬開展標準化建設基地,形成2025年度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等2類擬實施標準化建設基地初步建設名錄。

試點開展分區域秸稈全產業鏈開發的鄉鎮(農發集團),推薦擬培育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由主體結合屬地秸稈綜合利用實際,排摸有意愿通過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有機肥(質)改良的規模化水稻生產主體,制定分區域科學利用年度計劃報屬地鄉鎮(農發集團)初審、區農業農村委備案。

2.鄉鎮建設自查

鄉鎮(農發集團)按照綠色生產相關管理辦法,完善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整體建設管理,落實已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基地證后監管措施,審查擬實施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標準化基地,重點針對擬推薦標準化建設基地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將不符合申報標準化建設的基地剔出初步目錄。

試點開展分區域秸稈全產業鏈開發的鄉鎮(農發集團)結合水稻生產實際,督促服務主體建立有機肥(質)改良方案、制定有機肥(質)改良標準化技術規程、開展有機肥(質)改良風險評估等工作,并由擬服務主體與水稻生產主體簽訂服務協議。

3.區級建設初查

區農業農村委組織區級專家組對鄉鎮(農發集團)申報的擬標準化建設基地(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食品或有機產品認證)開展建設初查,提出整改意見,將初查判定不合格的基地不列入本年度標準化建設目錄。鄉鎮(農發集團)以正式紅頭文件將通過區級初查的擬實施標準化建設基地名單報送至區農業農村委備案。

針對擬培育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試點開展分區域秸稈全產業鏈開發的鄉鎮(農發集團),審核服務主體資質、納入試點范圍的水稻實際生產面積、分區域科學利用年度計劃、改良提升方案、服務協議、技術規程、風險評估結論等申報資料。

4.開展建設管理

鄉鎮(農發集團)加強擬實施標準化建設基地日常管理及建設準備,開展轄區內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日常申報及證后管理,做好已建設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回頭看”檢查管理。各鄉鎮(農發集團)要督促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加強農產品生產場所日常管理,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禁限用農藥清單》《農產品質量安全告知書》等宣傳工作,規范開具使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加強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管理,落實專人負責,如實規范登記農業投入品進出庫記錄和農產品生產記錄。落實投入品倉庫、辦公場所、加工包裝車間、基地環境、主體意識等綠色生產要求。

試點開展分區域秸稈全產業鏈開發的鄉鎮(農發集團),應結合秸稈綜合利用時間節點,督促服務主體在完成市級、區級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按照培育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申報材料要求,及時完成年度計劃工作。

5.落實長效管理

建立基地主體自查、鄉鎮巡查、區級抽查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鄉鎮(農發集團)對已建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基地開展全覆蓋的巡查及管理。主體自查每月應至少進行一次,鄉鎮應對轄區內綠色生產主體每季度進行一次巡查,巡查結果報區農業農村委留檔。區級抽查一季度一次,抽查結果將作為鄉鎮年終考核依據。

試點開展分區域秸稈全產業鏈開發的鄉鎮(農發集團)應根據申報方案,督促屬地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確保試點改良工作的規范性、安全性。

6.建設評估提升

按照《上海市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管理評價表》《綠色食品企業實地檢查評分表》的工作要求,根據市級相關文件通知,區級農業部門將聯合鄉鎮(農發集團)針對申報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等標準化建設基地的投入品倉庫、辦公場所、加工包裝車間、基地環境、主體意識、可持續生產等方面開展不定期檢查、培訓,持續提升農業綠色生產水平,組織區級驗收、專家考核評估等管理工作。

區農業農村委將聯合鄉鎮(農發集團)對其屬地擬培育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圍繞改良提升計劃方案落實、服務規范、技術規程、風險評估、完成效果等方面開展綜合評估指導,持續提升服務主體標準化水平。

七、資金管理

1.獎補資金撥付。根據區級、市級考核結果及評估情況,區農業農村委綜合形成當年度標準化建設基地的考核等第、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實際完成改良面積,向鄉鎮(農發集團)正式發文公布當年度獲得標準化建設資格的基地名單、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名單及改良面積,明確獎補資金,并完成名單公示。同時,區農業農村委會同區財政局將獎補資金撥付至鄉鎮(農發集團),由鄉鎮(農發集團)撥付至相應標準化建設基地或服務主體。

2.獎補資金管理

獎補資金重點支持標準化建設基地從事農業綠色生產、提升生產設施裝備、實施農業可持續生產等方面。包括:建設所需的各項環境檢測報告;承諾達標合格證打印設備及耗材;完善滿足綠色生產要求的消毒、防疫設備等;臺賬資料立卷歸檔;制作規章制度、標示標牌、宣傳資料等綠色生產基地宣傳制作;組織或參與綠色生產技術規范培訓等農業綠色生產相關培訓;其他綠色生產物資物料、裝備設施及硬件改造提升;農業可持續生產投入等。標準化建設基地還將作為帶動區域內的“承諾達標合格證服務站”,服務區域內其他農業主體的合格證亮證需求。

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獎補資金重點用于支持服務主體開展農業綠色生產循環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產生的運輸、土壤改良等費用。

八、職責分工

區農業農村委結合農業綠色生產要求,對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已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有機產品)基地開展長效監督管理工作,負責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監督指導,明確年度工作任務與管理要求。組織區級農業技術部門開展長效管理工作,做好臺賬記錄管理,確定綠色生產基地標準化建設及退出名單。

區級農業技術部門結合日常業務工作,開展農業綠色生產標準化建設相關的農技服務及長效管理。區農業質量安全中心負責農業綠色生產標準化建設的總體建設管理、臺賬收集匯總等協調工作;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開展糧食、林果種植主體的農技服務及長效管理;區蔬菜科學推廣站負責蔬菜種植主體的農技服務及長效管理;區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水產養殖主體的農技服務及長效管理;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畜禽養殖主體的農技服務及長效管理。

鄉鎮(農發集團)負責落實綠色生產基地(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食品認證或有機產品認證)、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的具體建設及培育管理,建立長效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區域內綠色生產基地安全規范生產,推廣農業綠色生產方式。

九、監督管理機制

區農業農村委針對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已獲得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基地、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等進行長效監督管理。檢查申報標準化建設的綠色生產基地(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食品認證或有機產品認證)及農業綠色生產循環標準化服務主體,如在后期檢查中不滿足各級下達的考核指標,提出整改意見后,仍不落實整改措施,或出現“不予補貼情形”政策所規定負面行為的情況,區農業農村委將取消其標準化建設資格,以及后續相關補貼或項目的申報資格。同時,督促鄉鎮(農發集團)、主體在完成農業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及時落實長效管理措施。

認證推薦更多

向左
向右
返回頂部